我对明式家具的制作技艺有着深刻的理解,这被认为是古代家具制作技艺最鼎盛时期。正宗的明式家具以其精密巧妙的榫卯技艺来结合部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们没有使用一滴胶水、一颗钉子。这项技术在2006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Ⅷ-45。
明式家具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家具文化风格,而且以其优美的造型、考究的选材和精细的手工艺而著称。这些家具展现出浑厚而庄重的大气,线条流畅,比例适中,使它们显得稳重大方。所谓明式家具,是指自从明代中叶开始,由于工匠们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和花梨木等进口木材制作硬木家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由于在工艺、造型、材料和布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突破,所以中国古典红木家具迎来了它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家庭用品采用坚韧且难加工的硬木作为原料,并且构件之间完全不需要金属钉子,而是通过榫卯连接,使得每个部分之间几乎无缝合并紧密相连。此外,其简洁优雅而又独特风格,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种家居装饰流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要进行明式家具制作,我们需要经过六个基本步骤:首先选择合适宽度和厚度的人造板材进行锯切,然后拨除边缘锐利角,以便将板材转化成想要使用的形状;接着,用眼睛观察好视线,将各种零件削平直到光滑无瑕;第三步是画出正确位置标记,并凿出榫眼,用锯子裁切出相应大小形状用于连接零件,再将这些零碎部分整合在一起;接下来,在各个部位雕刻装饰图案,如罗锅帐、三弯腿、透光以及彭牙等,这些装饰元素体现了我国历经年代不断发展与演变的心灵审美追求,这也是探索那些隐藏于表面的装饰艺术灵魂的一个窗口。
第四步是在拼接过程中对缝合处进行处理,即将两块或多块板材拼接起来,然后根据榫眼和榫卯严丝合缝地放置于一起,再用特殊制成的地胶粘合剂固定住面板,加强结构牢固性;第五步则是在特定面板上按照要求进行阴雕或阳雕,以及圆雕或透雕来增添更多层次感;最后一步就是清理所有未必要部分,让整个作品手感平顺光滑,不再留下任何痕迹。在完成所有手工操作后,不需要涂抹油漆,只需烙蜡然后轻轻抛光即可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