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与民族和谐政策共同推动下,汉彝杂居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以汉彝杂居新型农村社区为例,分析了民族农村社区的社会变迁及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风险,并提出防范和解决建议。研究结论对于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多民族杂居、混居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近年来,传统汉、彝民族混居、杂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新型民族关系的初步建立、民族社区自治体系的逐步完善、基层建设的逐渐形成等方面。首先是汉彝之间的民族差异进一步从分化到融合,深入到社区发展的各个方面,不管是日常生活、生产方式、文化活动、家庭结构还是在语言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不断潜移默化地互相影响,彼此间深入融合;其次是56个民族节日风俗特点,都有其独特之处,如春节、中秋佳节等都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每个族群对这些节日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多元文化的一面。
随着汉彝杂居社区的发展,外来先进生产力的不断进入,如交通和通信设施建设的大变化变迁,使得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多样化,不断进行物质和精神交流,即使存在一些冲突,也提高了过去相对封闭的人们对世界认知能力水平。在教育以及社会文化影响下,对职业素养劳动技能文化知识全面提升,也推动整个民族地区社会大环境变迁。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家庭纠纷或矛盾,因为婚姻或家庭关系而引发不稳定不和谐甚至各种冲突和纠纷;涉及家支因素群体性矛盾冲突;以及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冲突引发社会风险。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支持综合治理手段加以解决,以促进汉彝杂居新型农村社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构建美好共生共荣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