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70后80后农村的童年记忆中,暑假总是充满了汗水和辛劳。从七月到八月,我们的日子里几乎都是种植、收割和晒干各种作物:稻谷、花生等。这段时间仿佛就在昨天发生过,为那些忙碌于农田的父母们致以最深的敬意。
以下是一些客家农村娃儿童年的回忆,珍藏好它们,让这些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在心中。许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这些场景将不再重现,但它们已成为我们难忘的往昔。
小的时候,我住在乡下,每当放暑假时,就是农活最忙的时候。我小时候最不喜欢的是夏天,因为一到夏天,就有很多工作要做。
到了七月中旬,水稻就成熟了,那时候全家一起去割稻谷。通常选择傍晚或是早晨进行割稻。当我走进田地,一阵风吹过,金色的水稻随之摇摆,就像是海洋一般。我那时候拿着大镰刀,用起来还很笨拙,只能勉强割一点,而且常被稻草划伤;但大人们手中的镰刀却好像施加了魔法一样,在他们经过的地方,水稅便纷纷倒下。在这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事就是发现鸟窝,这成了我们去割草坪时最期待的事情之一。
南方地区种植两季水稀,其中早期的一季结束后,我们必须立即耕田并插秧,以确保晚期的一季可以顺利进行,即使是在立秋前夕也要完成。如果耕作太迟,将会导致收成减少甚至绝收,因此称为“双抢”。一个夏天下来,我们几乎都会脱掉腰带,有时候还会因为劳累而变黑多层次。
一旦收获完毕,便开始打理和晒干剩余的粮食。这个过程虽然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技术活,但也是非常有趣的一部分——一个不小心就会把粮食弄出去,所以通常不允许孩子参与,而是让他们帮大人传递粮食。这让我和我的伙伴感到惊叹,因为那个时代我们的机器看起来像魔法一样!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打谷机从人的力量转向机械动力,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每当我们帮助父亲用脚踩动那个巨大的木框子,把粮食分离开来时,我觉得这个世界真是神奇无比!
之后,无论是否晴朗,我们都不得不拿起工具翻开已经晒好的粮食,用专门的小铲子翻来覆去晾曝。一边踩在热烤的地面上,一边跳跃回头,那感觉就像是给脚底做足疗一样痛快。但除了晾曝,还需要定时检查天气,一旦云彩出现,就得赶紧把一切准备妥当,以防止雨淋湿我们的努力果实。那份辛苦与炎热似乎瞬间消失,每吃上一次冰棒或者西瓜,都像是对自己辛勤付出的最佳奖赏。
除了那些繁重的农业任务,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摘花生,这对于每个农村孩子来说,是一种特殊技能。你需要一颗颗地拔出花生的根部,然后仔细挑选出完好的花生豆。不管是阳光明媚还是阴雨连绵,都不能阻挡摘花子的决心。摘花生的寂寞,也只有经受得起。而我记得,与爷爷奶奶一起摘花生,那是一段温馨而难忘的情感回忆。在那样的环境里,我特别喜欢煮刚摘下的新鲜花生,加点黄皮叶和八角调味品,不仅香气扑鼻,更让人欲罢不能……
这些日夜汗流浃背、体力消耗巨大的工作终于结束了一整年的暑假。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艰苦卓绝又充满快乐的声音,让我怀念至今。不过,这些无法复制的经历已经成为我宝贵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