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到客家围龙屋时,我们通常会想到那些圆润的建筑形式,但你是否曾见过一座方形的“围龙屋”呢?这座位于梅州大埔湖寮的泰安楼,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建于乾隆二十八年,距今已有241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这座楼里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吧。泰安楼是一栋砖石木结构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呈四方形,有宽阔的门坪和水塘。它高11米,分三层,一、二层外墙是石墙,而三层外墙及内墙则是砖墙。这也使得该楼被称作石方楼。
内部中轴线主体建筑是一个平房,上下二堂,上堂书有“祖功宗德”,陈列蓝氏先祖神主牌,并作为祭祀的地方。两侧各有一座书斋,是供读书求学的地方。而右侧天井还有一个口水井,可饮用至今。
尽管它位于繁华闹市区,其周围景观随时间变化不断,但泰安楼依旧散发着独特风情,无人机从高处俯瞰,它们在城市中熠熠生辉。外表虽然朴实无华甚至有些冷峻和压抑感,但走进围内红灯笼挂在屋檐之下,便多了一份喜气,让人感受到民间艺术、乡土文化以及浓厚生活气息。
如今,还有蓝姓后代居住在这里,他们穿行其中,可以将思绪拉回200多年前。在每个转弯处,都仿佛回退100年。一上三楼,就能远眺,从避世享幽变成了现代都市边缘的一部分,古韵犹存但又演化出新的传奇,每个游客都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对此表示赞叹。
泰安楼的大门非常独特,从远处看是一座雄伟的门,但是近了才发现原来是镶嵌在墙上的。这可能源自主人没有功名不能建门樓后,他灵机一动,用假门樓来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样既美观也有安全性,以防止人员非法进入。此举体现了客家人的聪明才智。
如果围屋里没有民俗,没有文化,那只是冰冷的地面与砖块。而现在泰安旁边配建的是客家民俗文化展览馆,将收集整理了生产、生活用品、服饰以及节庆活动用品等,以详细展示千年来大埔客家的发展情况;集中展现了大埔客家的情风貌。泰安不仅是一种奇观,也是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我们希望其光彩永保魅力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