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洛口镇南云村,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时分,卢姓客家人以热情的方式庆祝这一特殊之夜。据说,在遥远的过去,当瘟疫横行肆虐之际,村民们祈求天神保佑,以期化险为夷。在那个月圆无缺的夜晚,一条火龙与一只火虎突然出现在天空中,与瘟神展开了壮烈的战斗,最终将瘟疫赶走。这段传奇故事至今仍被客家人津津乐道,并在每年的中秋佳节前后,他们会举办“游火龙”活动,以此纪念这段历史。
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禳火虎”,从农历八月初一到十五,每晚都会有孩子们组成的小队手持毛竹和稻草制成的虎头,将点燃的线香插入,每个虎头上都插着数十根香烟,然后带着吉祥的话语去各户拜访,为大家带来好运。而第二阶段则是“禳火龙”,八月十五晚上,由7个村民小组组建7支火龙队在“火龙庙”前的大坪上举行。49名壮汉拿着长米毛竹制作成的竹篙,从尾部往下层层扎好竹枝,上面缚上了纸卷浇注烧热植物油并点燃,这些竹篙迅速变成了长长的一条条绚烂多彩的火龙,围观的人群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随后,壮汉们高举起这些装饰着红光闪烁、如同腾飞中的火龙,将它们高高地舞动,让整个天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就像是在重现那场古老传说中的战役。此刻,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手工艺展示,更是对生命延续和希望的一种表达,对于国家繁荣、人丁兴旺以及生活幸福的一种愿望。
当所有的人物齐聚一堂,在戏台前的供桌上请来诸神共度良宵之后,那里便演出了持续七天七夜的客家采茶戏。每当夜幕降临,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声音、小贩们呼喊商品声音交织在一起,与那些悠扬歌曲相互辉映,使得这个时候成为了一幅生动而又温馨的情景。
因此,南云村中秋节也被称作“竹篙火龙节”。这项文化遗产已被列入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正逐渐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窗口。(龚映华/文钟小春胡冬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