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到,万物复苏---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这个时期,随着气温的回升和冰雪融化,降水增多,这便有了“雨”字的由来。雨水节气通常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一直持续到3月4日或5日结束。在这段时间里,与其他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如谷雨、小雪、大雪相比,雨水更为特别,因为它标志着春天即将到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这里表明,在正月之后不久,便会迎来春天,而在这一过程中,“立春后继之雨水”。这意味着在刚过冬季之后,不久就要进入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阶段。这一点也体现在古代文献《逸周书》中,它描述了在rainwater后的景象,其中提到了鸿雁归来的声音和草木萌动的事实。
中国古人将rainwater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当这个时候,大地上开始出现各种生物活动,比如说獭子捕鱼并摆出祭品状待食用,再过五天大雁才会从南方飞向北方,而再过五天,那些被称作“润物细无声”的春风与细小而持久的春雨,让草木们得以抽出嫩芽,从而展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情景。
除了表示降低和增加之外,这个时期还意味着温度逐渐升高。在此之前,大部分地区仍然寒冷且多雪,但随着下起了暴风骤电般的大量降落,有利于那些越冬作物返青或成长,为农民提供了一次完美机会去抓紧田间管理工作,并做好种植、耕播及施肥等准备工作。整个15天,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了“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开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以及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区域仍处于严寒状态以外,一些地方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变换,在春风与夏旱催促下,无论是山村还是平原,都呈现出了忙碌进行农事的一片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