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及客家围龙屋时,我们通常会联想到其典型的圆形建筑。但今天,我要问你,是否见过那些不寻常的方形“围龙屋”?这样的建筑在国内极为罕见,泰安楼即是其中之一。位于梅州大埔湖寮,这座建于乾隆二十八年的石方楼,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极高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这座古老的楼宇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探索它的故事吧。
泰安楼是一座砖石木结构的大厦,以东北朝西南布局,呈现出四方形状。入口宽敞,有一个广阔的门坪和旁边的小水塘。整体高度达到了11米,上下三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一、二层外墙采用了坚固而结实的石头,而三层以及内部墙壁则使用了红色砖瓦来修筑。这也是为什么泰安楼又被称作“石方楼”的原因之一。
进入这栋古老建筑,你会发现中轴线上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平房式空间,其中设有供祭祀祖先的地方,上面刻着“祖功宗德”,陈列着蓝氏家族先祖神主牌。此外,还有一对书斋,分别位于两侧,用以供读书学习之用。而右侧天井内还有一个清澈可饮用的水井,为居住者提供了必要的一点生活便利性。
尽管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泰安楼依然保持着它那独特而迷人的风情。在无人机从高空俯瞰之下,它们在繁华都市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初看之下,泰安楼可能给人一种朴素甚至有些冷峻和压抑感,但当灯笼挂满屋檐,那种喜气洋洋的情绪就油然而生,让人们感受到民间艺术与乡土文化之间浓郁的情感,以及生活中的细微美好。
如今,一些年长的蓝姓后代还居住在这里,他们悠闲地穿行于每一个角落,使我仿佛能回溯到200多年前那个时代。在木制樓梯上缓缓攀升,每一次转弯,都似乎带来了过去岁月的一段片段。登上三层,便可以远眺整个景致,本应避世享幽,却因现代化城市构造,被包围起来,而这位历史悠久却仍然充满活力的“泰安樓”,站在城市边缘,不断演绎着古今交融的情节,让每个踏入这栋古宅的人,都难免产生浓厚兴趣并赞叹不已。
此外,该建筑的大门也颇具特色,从远处望去,就像是有雄伟门塔相伴,只是走近之后才发现这些门塔其实只是镶嵌于墙面的装饰品。这可能源自于主人曾经做生意发家,没有获得功名,所以不能建起传统意义上的门塔。不过,他灵巧地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设计了一座假门塔。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设计既美观,又考虑到了安全问题,即防止非法人员侵入,也展现了客家人的聪明才智。而现在,一侧甚至还设置成了客家民俗文化展览馆,将生产、生活用品、服饰等展示出来,以详细介绍大埔地区千年的发展历程,并集中展示客家人的日常情景和习俗风貌。
总而言之,泰安楼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值得一游的地标,更是对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宝贵贡献的一份礼物,我们希望它能够永保光彩,不失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