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民俗风情小时候的八仙桌记忆

八仙桌,客家人的生活用具中最常见的之一。它与八仙有着深厚的渊源,这些八仙,如奇怪老叟张果老,大腹便便汉钟离,风流倜傥吕洞宾、年年十八何仙姑、洞箫横吹韩湘子等,是“八仙过海”中的著名人物,他们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

梅县的吕祖庙,大埔韩湘子的仙人脚印,蕉岭广福六公里外何仙姑与定光大佛斗法的滴水岩,都与八仙有关,这体现了客家人对这些神话故事的情感纽带。据说玉皇大帝做寿宴时,八仙因留恋人间美景而迟到,最终在山林间偶然发现一处古木参天、奇花飘香的地方,小憩时变出石桌、石凳、香茗和鲜果品尝,这就是后来的“八仙桌”。

制作八仙桌讲究选择上好的木料制成0.88米长宽相同的正方形桌面,有些家庭还会用红漆使其更显得神圣和喜气。在客家地区,每天清晨主妇们都要擦洗这张表面光滑且耐用的餐桌,用驳节草去污干净。

由于 八仙 desks 与 传说中的神灵相关,因此人们认为每张台子都有一位守护者,如果孩子不小心跌坐或划伤了台子,就会被视为是那位守护者的惩罚。这也反映出客家的礼仪观念:摆放餐桌和座位安排需要考究,比如春节、中秋等重要庆典以及结婚、新生儿满月等重要活动,在这些场合下,要确保餐厅呈横向布置,以防止喜气流失;而丧事则需将餐厅摆成直线,以避免悲剧之气影响家庭。

尽管现在圆形餐厅已经很普遍,但在许多家庭中仍然坚持使用传统式样的人们,对于过去那些规矩感到怀旧。一张简单但充满历史意义的小巧台子,不仅承载着回忆,也承载着家族之间一次次团聚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