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长生:道教文化中的生命力与养生智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春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四季之初,也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象征。《周易》里的十二消息卦以泰卦(下乾为三阳,上坤为三阴)表示正月,此时阴阳二气平衡相交,所以这时称为“三羊开泰”,阳与羊谐音,羊又与祥为通假字,故又被称为“三羊开泰”。道教认为,春既是四季之始,又标志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道德经》云:“慎终如始。”既强调慎重,也表明了人们对起始的重视。上至国家、集体下到家庭、个人,都会在新春伊始计划一年的愿景,播下希望的种子,为实现美好梦想迈出坚实的步伐。
朱自清先生形容春天“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确实,生灵们蛰伏了一个严冬之后随着日光渐暖,也慢慢地恢复了勃勃生机。这是属于生命的季节,而以长生久视为追求的道教对生命更情有独钟。
被称为“系天师”的张鲁在所作《老子想尔注》就曾表示“悉如信道,皆仙寿矣。”道教所崇拜的神仙也是长生的生命形态,《释名·释老幼》言:“老而不死曰仙。”《太平经》中也说:“天者,大贪寿长生也,仙人亦贪寿亦贪生”。
尽管在漫长历史中,每个派别对成仙不死有着各自独特解读,但无可否认,这样一种高于世俗之孝的大孝,是为了顺服天地之覆载,更符合自然规律和宇宙间的一致性。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寻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保健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类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
柳树发芽吐嫩,使人们较早感受到春天降临的情景。传统中常用柳枝辟邪,这也是道教重要法器之一,在放焰口等法事的时候,用来蘸水盂,然后向法坛洒出法水,就叫做“柳枝雨”。这也是焰口法事中的经韵名称,其效用则让饿鬼早离苦海。
春节过后各行各业就要开始忙碌了。热爱生命讲求养生的道教十分注重春天炼养功夫,要为一年身体健康打下个好基础。在此期间,对于肝脏尤其重要,因为肝脏涉及心血管系统,对身体状况具有深远影响。如果肝脏受损,那么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疲劳。此外,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如减少酸味增加甘甜,以护住脾胃,同时避免因积聚病因再次引起疾病。
最后,无论是在年俗祈愿祝福还是探索生命本真,我们都应该学习这些古代智慧,让它们成为我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享受更多健康快乐的人伦关系,以及更加悠然自得的人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