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老子之后的道家思想,特别是关尹、杨来和列子的学说。尽管《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关尹子》的九篇,但现存的《关尹子》并非原著,而是后人伪撰。同样,《列子》八篇在《汉书·艺文志》中有记录,但现存版本也不完全保留原始内容。
从其他文献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三位哲人的思想大致内容。例如,关于关尹的学说,可见于《庄子·天下篇》,他提倡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生活在与神明相融合之境界。他认为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可以通过常无有的方式来达成。
至于杨朱,他生平不详,只能从一些文献中了解他的思想。在《列子·黄帝篇》中记载了杨朱受老胭教化的情况。此外,《苟子》、《吕氏春秋》等书也有提及杨来的名号。他的一些论点,如“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表明他主张保持个性的纯粹,不被外物所累。这一观点在孟子的眼里,被视作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的极端行为。
然而,在更深入地理解杨朱思想时,我们发现他并不仅仅追求个人利益,更是一个对生命自然流转持有一种超脱态度的人。他反对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并认为这些都是人类本性的束缚。在他的看法中,每个人都应该顺应自然,与世无争,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生自由和快乐。不过,这样的观点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平衡个体需求与社会责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