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缩影农村自建仿古小院的故事

在闽西连城县,传统的客家“九厅十八井”建筑风格成为了培田古村落的标志性特色。这座被誉为“客家庄园”和“民间故宫”的村落,以其独特的文化遗产和精美的砖雕闻名于世。除了土楼和广东围屋之外,培田古村落也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闻名,是世界上客家建筑三大奇葩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耕读传家的吴氏家族开辟了800多年的历史,他们秉承着儒家思想中的“维耕继读”,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在这些高堂华屋中,厥后堂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由培田吴氏第十八世祖三亭公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所建,这是一座典型的九厅十八井建筑,由1600平方米占地,并且融合了不少儒家文化元素。

厥后堂的大门前石刻联文雅且富有哲思,而横批则表达了一种对远大的憧憬。大门与笔架山之间形成一道景致迷人的视线两侧墙壁雕刻着福寿图案以及忠信字样,不仅增添了庄重感,也体现出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种态度。整个宅院由青砖风火墙包围,古朴而厚重;花厅云墙、飞檐翘角加上了琉璃花格漏窗,与旁边题诗作画相得益彰,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例证。

三亭公逝去后,其子吴正官继续扩建厥后堂,他不仅是一位秀才,更是一位兼具耕读精神的人物,《培田吴氏族谱》赞扬他:“平生修己以严,待人以宽……常以诗书作美”,显示出他是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楷模。他的孙辈也如同《周颂·玄鸟》中所述,“厥子必肖,厥孙必贤”。

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培田厥后堂乃是客家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文化精神得以延续、发扬的一个缩影。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块砖瓦,每一道窗棂,都讲述着一个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热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