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少数民族求子秘籍:水族的求子习俗
在水族的传统中,孕前求子的习俗被视为一种保佑家庭幸福和子孙满堂的方式。新娘成为家庭主妇后,便会在居室前设立地母娘娘神位,这位女神是水族送子之神,被人们信仰她能保佑家庭生育顺利。
过去,许多水族妇女每天早晚饭前都会在地母娘娘神位前供上一碗饭菜,并且会选择腊月吉日进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在这个特别日子里,她们会用竹叶糯米包成粽粑,用酒杯三到五个横排于桌外,并在桌下放置一簸箕内装有糯谷穗、一束女衣裙、一对手镯和一根项圈。旁边还要放一个火盆,上面撒上米糠,让烟熏上去代替香纸,这就是所谓的“暖娘桌”。
祭拜时,不需要在神位上写名字,只需剪下长约一尺、宽约一寸的小纸条,用竹篾夹着插到靠墙的地方。这张纸条将永久保存,每年增加,以纪念这一天。此外,有些久婚不育的妇女,还会在正月间举行“暖桥”求子的仪式。
这个仪式由请来的女巫来过阴,她说:“鬼官人(鬼之尊称)非不欲送你家孩子,只是路途中有河湾隔断了他,他苦于没有桥可过。”因此,夫妇俩必须择吉日,在指定地点修建桥梁或石凳。一旦完成,他们将稻草铺设于桥上,并用纸竹篾围绕,然后摆好肉食并邀请亲友共餐。剩下的粽叶和蛋壳留在桥旁,以示已被接收。最后,将稻草焚烧完毕,就这样完成了“暖桥”。
结束后的主人或家属,将从桥头取下红蓝白色的竹篾各几份带回家中。如果是男孩则选红蓝色,如果是女孩则选白色。当她们扳取时,要呼唤:“孩儿,回家去啊”,深信儿童灵魂已经附体。
当妇女怀孕后,家人就会请来鬼师进行定胎、保胎的仪式。在这次活动中,将杀鸡加酒肉和糯米饭作为供品,而鬼师则站在坛前念诵咒语。一切结束后,将木棍上的竹篾钉至地母娘娘供桌边,以此表示胎已定,胎儿健康发育安全出世。
通过这些传统方法与信仰,水族的人们希望能够拥有健康快乐的大家庭,而这些习俗也成为了他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