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陆河乡土中,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同一股生命之力,无声地流淌着历史与文化的芬芳。这个节日不仅是对屈原大夫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怀念,也是对丰收和健康生活的一种庆祝。在这里,五月节被称为“过节”或“五月”,它标志着农历年份三分之一的时刻,而中秋则在年份三分之二,是另一个重要的大节。春节、端午、以及中秋,这三大传统節日恰好将一年划分为三个部分。
陆河人在端午期间,不仅会在门前插艾草并洗取午时水,还有许多独特的情形。据说为了保护屈原尸体免受鱼类破坏,古人发明了裹粽子,并将其投入江水,以引开鱼群,从而得名“粽子节”。然而,在陆河人的五月习俗中,“粽子”并不意味着用叶子包裹米饭制成的小团,而是指一种特殊的手工制作食品——灰水粽,它更像是年糕,但又与常见的粽子不同。这是一种来自于布荆树(一种野生小灌木)的特色食品,其制作过程复杂而精细。
首先,主妇们会采集布荆树枝干晒干,然后将它们烧成地灰,再通过滤网过滤出橙黄色的布荆灰水。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添加太少的地灰水,那么炊出的粽粄就缺乏香味;反之,如果添加太多,则可能变得过于苦涩。经过几小时炊制后,这些稀糯米粉混合的地灰水形成了柔韧且具有独特香气的陆河特色食品—— 粮食产品。
此外,陆河还有两种不同的过五月节方式:一种叫做“做朝”,即以早餐为主;另一种则以晚餐为主。在过去,每个家庭都遵循这些传统,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习惯开始淡化。大多数人现在已经不再亲自制作这款特殊食物,而且对于是否要参与这一仪式也持开放态度,一年四季无论何时都是照常生活,没有特别感慨和期待,只是一直平静地享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