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是唐代道教上清派的重要人物。他出生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少年好学,不羡慕做官。二十一岁时,他入道,从师潘师正,在中岳嵩山修行。潘师正器重他,对他说:“我自陶隐居传上清之法,到你这一代己经是了。”接着,又授给他《金根上经》、《三洞秘箓》、《许真人行事》等。
司马承祯在嵩山多年后,征得老师同意后,他遍游天下名山,最终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这里,他尊照老师的指点,进行几年的功夫,渐渐远近闻名。大周圣历年间(698-700年),则天皇帝听闻他的修道大名,便下诏召他入京都洛阳,并亲自降手诏赞美他。
当时满朝官员一百多人,都提笔写诗相赠。常侍徐彥伯把朝官中最好的诗作选了二十多篇,并且写了个序言,书名叫《白云记》。司马承祯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造然、王维、贺知章十人结为“仙宗十友”。
司马承祯将离京时,与朋友们告别,其中有一次与卢藏用前来劝说挽留他的情景,这就是历史上的典故“终南捷径”的由来。当开元九年(721年),唐玄宗又遣使迎接司马承祯入东京洛阳,以赏赐甚多。在玄宗面前,他保持着超脱的态度,有人认为玄宗治国二十五年有助于其长寿七十余岁,也有人认为这得益于司马承祯的道力之助。不过这些都只是传说中的事情,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但无论如何,这位修炼高手和他的生活故事,却成为了一段传奇性的历史记载,让人们至今仍能感受到那份古老而神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