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不要太“自私”地用我们的善意和坚定去限制研究对象的真心情愿和积极主动,因为可能会“表错情”。危机可能是生机。
采访人:张应华 记录人:尚建科
张应华(以下简称“张”):刘教授,您参与的仪式音乐研究领域所获得的个人感知能否分享?
刘红(以下简称“刘”):我不敢说自己有资格或代表性来谈论仪式音乐研究,但可以分享一些个人感受。
为什么仪式音乐研究热点?我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学者发现传统音乐或地方民间音乐与今天概念中的“仪式”吻合。其次,是由上海音乐学院等机构推动,如上海音院的中心实施多项课题,香港中文大学曹本冶教授主持计划等。
虽然形成了热点,但必须注意,不要无原则泛化仪式音樂范畴。不能将任何现象都往儀式上靠,而也不能把儀式作为四海皆准概念套用任何文化現象。这是一种泛化,不好。如果不明确這個儀式在什么範圍、程度上表達非一般現象,就會無法區分何為特定的儀式音樂,何為普通生活活動。在此,我強調「儀式」行為應有標準,有條件,有要求。不然,一切就成了通俗之物,即使是日常飲食,也被視作一種正經認真的「儀式」,這樣就失去了它們原本的情況。此乃我的觀察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