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世真仙体道通鑑卷第三十二道家简介及代表人物在自然之境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第三十二:道家简介及代表人物在自然之境

何尊師,乃一位神秘的道士,他的身世不詳,但據傳他居住於衡岳。他的容貌如四十歲之人,步履輕快,如同風中飄揚。他常來往於蒼梧五嶺間,不問所向,不留行蹤,只有百餘年的人生足跡。他的衣衫褴褛,鞋履破舊,但心中卻充滿浩然之志。

何尊師對待學者開悟時,便說「知不知者上也,不知知者下也,誰能鑿混沌之竅,悟自然之理?」遂拿起藜杖入林而去,那裡群虎隨著他而來,一晃不見了踪影。

唐明皇開元年間,有人請求見到何尊師,並被引至林中遇見。承禎致禮造問,他坐石不語,而後離去,以為是全德無言。但後來發現這正是全德無言的表現。故此,他建了一座廬舍於祝融峰旁,並邀請何尊師居住。在那裡,即便張太空、田虛應和鄧中虛等大名鼎鼐的道士都曾拜訪過,但終未能領會其深意。

天寶二年的某日,一陣奇香傳出,這是何尊師告別後留下的信號。他化作雲雞,在紫蓋南峰盤石處消失了。而他的形象依舊如此,就像環衛、遷神一般變幻莫測。

劉知古,是一位出自彭城沛人的道士,其家族自靖王以降凡十二代,都享有顯赫的地位。曾祖英因孝廉登科,被授予臨邛令職,因此劉家的根基就定在臨邛。他母親吳氏感受到異夢,因此生下了劉知古。從小慧眼亮麗長大,以至壯年正直,看似命運與名利相抗拒,只專注修習道法。

唐高宗龍朔年間,劉知古成為太清觀三洞的一名道士,在丹經脈訣以及死生轉化術上都有精通。不久,由于天災流行,上帝召喻他治療疾病,因為火星君主聖人也有疾病,所以用藥物治療。他還提倡用氣血調養,用鍼艾治療病痛,這些方法非常有效,使得周圍的人都稱讚他的功效。

李邕撰寫碑文記錄了劉知古的事迹,其中提到他結合儒學和釋教創立了三教觀念,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物。

王旻,是洛陽青羅山的一位隱逸生活著的人物,他以長壽聞名,每當有人看到就覺得他面色光淨。他有一片山地種植芝麻、草藥和花木,用自己的方法栽培,而且還寫了一本《山居雜錄》分享給外界。一日,他偶爾遊玩在嵩陽時遇到了武攸緒,此時已經退休遠離權力的武攸緒結束宇宙並模仿王旻的導養煉氣技巧,並獲得其指點。此事讓武攸緒更加堅定自己追求仙境的心願。

吳道子則是一位畫家,以其妙筆勾勒出生命力強烈的大自然景象聞名於世。在一次偶然機會下,被玄宗召進宮廷進行畫作展覽,由於其畫作超乎常人的想像力和技術水平,更使玄宗對此產生極大的興趣。在一次遊戲般的情況下,他突然指點玄宗看到了一個小洞穴中的仙人,而最後却再也不讓玄宗進入那個洞穴,小洞穴就像是消失了一樣,就連守衛們也只能看到白色的墻壁上的圖案沒有任何變化只剩下一些文字「神清之洞」字樣留存著。而這一切似乎都是吳道子的魔法或預兆?

顏真卿,又稱魯公顏真卿,是唐朝初期的一位政治家與書法家,其父親擁有高官爵背景。但由於愛好書法與詩詞,以及對佛教思想的探索,最终選擇隱姓埋名生活在嵩山附近的地方。在當地居民口中流傳著顏真卿晚年接受陶淵明書寫丹經的事跡,而陶淵明就是東晉時期的一位偉大的詩人與哲學家,被認為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而顏真卿則通過幾次試驗證明自己達到了最終成果——成了北極驅邪院左判官之一,使得眾多尋找仙路者的目光望向他,如同追尋金玉般珍貴的事情。但即便如此,即便這一切似乎都是真的,但是每個人心中的答案都不盡相同,有的是謙逊,有的是渴望,有的是放棄...

鄧紫陽是一位善良且剛毅的青年,在麻姑壇西北找到一把劍佩,這把劍佩被視為北帝賦予給他的武器。在南岳朱陵謁青玉光天兩壇後獲赦恩任天師二十七年后忽見虎駕龍車二人執節庭前諭曰:「此迎我也,可為吾奏願欲歸葬本山。」隨即被送回故鄉安葬並立庙祠祭祀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