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日常节日中,三元五腊的说法源于《赤松子章历卷二》。据此,三元日分为上元、下元和中元,每逢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上下中各一天,为三官大帝生辰之际。民间称之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分别与紫微大帝、清虚大帝及旸谷帝君的圣诞相联系。
这三个节日是道教修行者所重视的斋戒沐浴朝真行道的好时机。此外,正月一日至十二月八日之间,还有五腊日期:天腊(正月初一)、地腊(五月初五)、道德腊(七月初七)、民岁腊(十月初一)以及王侯腊(十二月八日)。每个五腊日期都是由五位神仙——太上老君、大士、斗母娘娘、三清四圣中的玄都观世音菩萨,以及东皇太子的合祭之地,这些神仙在此期间会对人间进行考察,并决定生人的命运。
这些传统活动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生命意义和宇宙秩序的一种认知,也反映了他们对死者的尊重与纪念。例如,在端午节这一天,有张天师斩五邪的故事;而在七夕这一天,则是民间传统乞巧節,与牛郎织女相思的情诗有关。而寒衣节则是为了送去衣物给去世亲人。在 腊八这一天,全家聚餐,同时也有一些地区会喝着熬好的果粥,以示庆祝。
除了这些主要节假日,道教还将其它一些特殊日期如甲子年头等作为重要仪式时间,如奏名跪受剑印诀目等。这一切,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丰富多彩的一面,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