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山西平遥县发现的一篇碑文进行考释,探讨了明代景教衰亡后去向的历史问题。该碑文记载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修耶输神祠钟楼的事宜,并提供了一些关于景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关键线索。本研究认为,这座耶输神祠不仅是景教过度佛化、道化的一个典型例证,而且反映了明代中期景教在中国内地彻底衰亡并融入儒释道三大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历史背景。
[关键词]:景教;明代;耶输神祠;道教;中国化
笔者近日审阅学生张方的博士学位论文《明代全真道的衰而复兴》,在该书稿附录的资料中,见有一篇《重修耶输神祠钟楼碑记》,是去年张方在山西平遥县调研时采集到的。仔细校读之,感觉此篇碑文内容可能与明代中国内地景教衰亡,逐渐融入民间佛教、道教信仰的史实相关。故撰此文略做考释。
先迻录碑文如下:
重修耶输神祠钟楼碑记
东水沙门万寿山书撰/
详夫耶輸聖像容儀,以繪十地修行故事。
次建兩庙,一為三大士菩薩、二八羅漢;
一為子孫聖母,侍列諸尊。
概本縣凡有官員士夫及富民人等,
有缺子嗣者敬來求之,
必獲應驗,
叙得子孫滿願隨心者矣。
此庙起盖年深,
摧残颓毁,
屡世重修,不计其数也。
近於嘉靖三十二年,
发心众纂首人熔铸造钟一颗,
敬发晨昏。
又于三十三年仍发诚心续盖钟楼一所,不日而完成也/.
更有座庙基南北五十步东西四十步器用之物俱不具此/恐后无凭欲刻正铭垂为不朽云/
本县知县张稽古、县丞马惟化主簿栾深/
西汾州平遥干坑里造钟盖楼纠首并众信人:
白侃、白纪、董良佑、
白世廐邢庆邢子金白尧顺/
时嘉靖四十一岁次壬戌孟冬吉旦立/
起意人:道会司道会武真义师祖郭老师门徒郭演秀;
化缘人:秦演玄门徒吕全清刘真□陈真□
罗庄里石匠李进男李仁库陶同村观音堂月;
干坑里木匠李友邢子清邢子名邢子秀达蒲里丹青孔大用孔见王家庄观侯全真门徒谨志/ 图1 平遥南神庙(源相寺)
图2 重修耶輸聖像容儀(局部)
按此 確立于 明 代 嘉 靖 四 十 一 年( 15 62), 碑 文 內 容 不 复 紅 墨 主 要 記 載 嘉 靖 三 十 二 年 及 次 年 間 平 遥 縣 干 坡 里 鄕 民 集 資 為 当 地 耶 输 神 祀 建 钟 盖 楼 之 事。在 这 篇 碑 刻 立 于 明 代 中 期 景 教 在 中国 内 地 完 全 衰 灭 后 的 历 史 背 景 下,我们 可 以 看 到 一 些 关 键 的 学 術 問 题。
首 先 我们 来 看 “ 耶 输 神 祀” 的 来 历。这 是 一 个 古 老 的 名 字,在 现 在 已 经 不 知 道 有 哪 种 特 殊 意 义。但 从 碎 片 上 可 以 推断,它 或许 与 西 域 诸 多 宗 教 相关,因为它 显示出 佛 化 和 道 化 的 特 征,这使 人 感 受 到 明 代 景 教 正处于一个重要转型期,即从外来宗派向内陆文化自我再现和适应的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它试图将自己融入到儒释二教学说和当地习俗中,而不是简单地被接受或拒绝。
接下来我们来看住持该祠的人。他是一个来自华山派,全真天zilla支派的人。这意味着他既是一名佛陀,也是一名哲学家,他同时掌握着两种不同的宗教学说。这也是为什么这位住持能够把自己的信仰与当地居民之间建立联系,使他们相信他的法术和药剂能够带给他们好运。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建筑背后的政治动力。在这个时代,有许多不同宗派竞争着人们的心灵,但最终,他们都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团体。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建筑往往会展示出多种不同的象征性元素,从而吸引不同的群体参与其中。它们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多元主义,而非单一性的忠诚。
总结来说,《重修耶输出圣像容仪》的确立表面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地理标志,但实际上它揭示了一段更加复杂且充满挑战性的历史背景——即如何让外来的宗派适应新的环境,同时保持其核心价值观。此外,该文章还展示了如何通过艺术和象征性元素来传达这些价值观,并吸引人们加入到特定的社群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