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的智者教我如何中和与道教修行的奥秘对话在天然道观探寻这份文化之美

在2020年12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讲经以“爱人利物,和合包容”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道教及修行者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修行观。中和思想是道教核心要义,不论朝代如何变化,都被视为遵守的原则。祖先圣贤们对中和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归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中”与“和”。

"中"指的是中心,与之相对的便是四极八方。在这个位置上,无论向何处看,其实都离不开中心而奔向极点。这就好比一张白纸上的黑点,从它伸展出的各个方向直线,就像数学课本中的射线,它们越长越远离最初的点。

但当我们学得更多、懂得更多,我们是否还能记住自己从一个简单点出发?当我们离开初心越来越远时,当我们的修行变得复杂到连“修行”成为负累时,你是否还记得那时候的心境?

笔者相信,有很多人会给出否定的答案,因为随着智慧增长,却让人们像一条射线一样,距离中心越来远。我们都为了名利奔忙,而把好时光用在熙熙攘攘上,那时候应该怎么办?

这是问题的答案,道祖早已告诉过我们,要往回走,这就是物极必反、“复归于朴”的道理。如果站在南北两极上,无论你迈步哪个方向,都是在远离这极并逐渐回到中的过程。尽管祖师给了千万条法门,我们保持了一念向道的心,但前进路上,被各种吸引忘记了前行。但没关系,只需忆起敛心息欲,在历经喜悲后仍能忆起事,那就重新开始。

人生要向前进;修行则是一场往回返功夫。所以说,“凡心死,道心生”,不是只念修道而不顾尘俗,是要求人们首先懂得什么是道心、什么是凡心。在天地万物皆同大 道性下,如果能在红尘度世,也算莫大的功德。

重要的是明白要奔向的方向,以我为中,则处处皆是极,我亦成为了极。而以万物为中,我不过是万物之一,则物物皆合大 道,没有区分中的概念。此即南华真人的齐一——万物为一。

由此产生了“中”的概念,即“和”。所谓“中”,可解释为不左不右、不前不后的境界,是无偏离意。这意味着无差异,就是万物相合,无事体之间没有不同,无人间间没有区别。大约,大乘佛法讲述的事也如此,不舍其体,同时又包含其相,这才真正见到了众生的根本奥妙。不管有多少种说法,只要通过外界悟到内里的本质,便达到了修养的大纲。“中和二字阐述的大纲便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