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天上开口教导世人如何理解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我们可以说道教修行中的奥妙就像一位智慧的老师在静默中

在这个冬日的午后,北京的天空如同一幅淡墨画,悠闲而宁静。中国道教协会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正是此时此刻在这里举行,它以《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为核心,探讨了新时代道教以及道人所应遵循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修行观。"中和"这个词汇,就像是一位智者,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给予我们新的解释。

什么是“中”?这其实很简单。“中”意味着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概念。在这些方向之间,我们称之为“中”,代表中心。而与中心相对应的是四极八方。“中”与“极”的关系,是相对应的概念。当你站在一个点上,无论你向哪个方向走,都离不开这个点,而往返于它。这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标记一个黑点,从这个点延伸出无数条射线,每条射线都从一点开始,但随着长度增加,其距离也越来越远。

但当我们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我们的心境是否还能回归到最初的简单呢?当我们的修行变得复杂,不再是初心时,你是否还记得那个时候的心情呢?

笔者相信,有很多人会回答不是,因为他们已经被智慧所吸引,就像一条向外延伸的射线,与原来的中心越来越远。但真正意义上的修行,并不是追求更多,而是要回到起始。在道教看来,“物极必反”,即使达到最高峰,也必须返回。这就是为什么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发现自己正在向回移动,这是一个重返原初的过程。

因此,在修行之路上,有句话叫做“凡心死,道心生”。这并不是说要抛弃尘世,而是在告诉人们要明白何为道心、何为凡心。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踏上修行之路。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方向,而非现在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够将万物视作自我,那么所有的人都会合乎大道,即便有千差万别,也不过是一种表现罢了。

最终,“中和”的本质就在于这种理解——不偏离,不不同,即万物相合。这也是修行中的根本奥妙。尽管众人讲述法门各异,但它们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不论清静还是虚无,或抱一守真或寻求更深层次,只需找回那份连接一切的大道,便可揭示出修行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