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物形象介绍存神应化洞明真人祁志诚

祁志诚,字信甫,号洞明子,是一位在金元时期活跃的道教人物。他出生于钧州阳翟(今河南禹县),并在赤城县金阁山下建立了著名的崇真观。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14岁的祁志诚被俘虏,但他幸运地存活下来,并被一个姓强的大族收养,他拒绝婚娶,以求进入全真教学习。

祁志诚听从师傅宋披云(即宋德方)的指引,在太原西龙山学习全真教的教义。随后,他前往云州,建造乐全庵开始传道工作。在那里,他度过了45年的修行和传道生活,使得他的名声远播。他以治病为业,同时游历于山水之间,最终在金阁山刘家谷建立了新的道观——云溪观。

中统三年(1262年),丞相安童请示祁志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之法,祁志诚回答说:“身正则影正,身邪则影邪,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这番话深受安童和忽必烈青睐,并影响了他们对国家治理的看法。

至元七年(1270年),朝廷赠予祁志诚师傅宋披云谥号“玄通弘教披云真人”,同时赐给金阁山上的道观名为崇真宫。第二年,又授予祁志诚“诸路道教都提点”的职位,并于至元九年赐予“玄门掌教真人”称号,以及保护令。

直到至元三十年(1293)十一月,75岁高龄的祁志誠去世,其遗容受到人们热烈追悼。他的作品《西云集》流传至今,其中包含诗句如“闲把一瓢盛海月,常垂两袖舞天风”,展现了一位既与世隔绝又博学多才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