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起源与创始人祁志诚的真人法器洞明之神

祁志诚,字信甫,号洞明子,是金元时期的道教大师,以全真教掌教著称。他出生于钧州阳翟(今河南禹县),在赤城县金阁山下创建了崇真观,这座道观因其而闻名遐迩。祁志诚自幼聪颖,他14岁时被蒙古兵虏去,但他幸存下来,并被一位姓强的大族收养,后来成为他们的养子。

在太原,他听说宋披云正在西龙山传道,便前往拜师学艺。宋披云赐给他“洞明子”这个号码,并教授他全真教的宗旨和修炼法门。全真教是由王重阳创立的宗派,而丘处机则将其发扬光大。

祁志诚投身于修行和传道中,他选择了元军常驻的地方赤城云州居住并建立乐全庵开始他的45年的修行传道生活。在那里,他不仅治愈病人,还游历山水间,与民众交流。在建造新的云溪观期间,他逐渐声名鹊起。

丞相安童曾经请他提供治国方略,祁志诚回答说:“身正则影正,身邪则影邪,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这番话深受安童和忽必烈青睐,并对他的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至元七年,朝廷为他的师傅宋披云赠谥号“玄通弘教披云真人”,同时赐予祁志诚“诸路道教都提点”的职位。而至元九年,被授予“玄门掌教真人”之称,同时也受到朝廷保护。在赤城45年的时间里,祁志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种高尚的人格与精神追求,最终逝世于至元三十年十一月,那时远近的人们纷纷奔走会哭,为之悼念。这份遗产通过他的作品《西云集》流传至今,其中包含著名诗句“闲把一瓢盛海月,常垂两袖舞天风”,展现了他既是外界人的同时也是饱学之士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