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之中道教修行的奥秘与你同在天然道观探寻其深邃

在2020年12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讲经以“爱人利物,和合包容”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道教价值观、人生观和修行观。自古以来,“中和”思想是道教修行的核心要义。对此,我们的先贤们有不同的解释,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中”,一个是“和”。所谓“中”,就是站在中心位置,不偏不倚,这与四极八方相对应,是一种平衡状态。而从这个中心点出发,每个方向都是一种离开并向着极端的过程,就像数学中的射线一样,从一点延伸出去,却越往外走离最初的点就越远。

但这是否意味着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理解的深化,我们就会逐渐忘记起初的心愿?当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时,我们是否还能回忆起那个简单而纯真的开始?这正如一张白纸上的黑点,无论我们如何延伸,都无法逃脱最初点。但如果能够记得起初的心愿,那么即使走过无数条弯路,只需一念之转,便能重新回到修行之路。

在道教看来,天地万物皆具同一性,即便身处红尘,也可实现真正的人生修行。在这里,“凡心死,道心生”并不意味着抛弃尘世,而是要明白何为道心、何为凡心。关键不是我们的位置,而是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方向。如果我视自己为中心,则一切皆极,我也成为了极;如果将万物视作中心,则我不过是一个小部分之一,与众生的本质相通。这便达到了最终的大同理想——齐一,使所有事物成为一个整体。

尽管道教提供了多种修炼方法,但若细究其本质,不论清静、虚无、抱一、守真、中和等说法,其实只是一些表象上的差异。只要能够融汇各家之言而归于大道唯一,便可窥见到达高层次的人文关怀及精神世界的奥秘。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以某种方式参与到整个宇宙的大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