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掼牛活动在回族聚居区比较受重视,这主要与回族爱吃牛肉、经常宰牛有密切关系。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回回营,居住着近千户人家,他们每年过宰牲节时,都要宰上百头牛。每次宰牛都要把牛赶在一起,然后由四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着绳子和木棍,互相配合把牛捆住摔倒。有一次在捆一头大公牛时,一个小伙子被牛低伤,不久“无常”了,乡亲们为此很伤心。第二年过宰牲节时,有一个勇敢聪明的年轻人,他眼尖手快,不用别人帮忙,一个人用敏捷的动作把牛掼倒了。乡亲们赞不绝口,广泛传说。在他的影响下,以后每年到了宰牲节,有不少精明能于的小伙子一个个来掼牛。从此以后,掼牛成了回族群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年宰牲节专门进行表演。规则掼牛没有什么严格规则,主要是根据每个人的力量和技巧,在一定时间内把牛掼倒为目的。回民在掼牛表演时,一般都机智灵活,面对触角似剑、暴跳如雷的大公牛,跨步向前,双手紧握两只牛角,全神贯注,用力把牛头拧向一侧,然后马上用右肩扛住牛下巴,把牛脖子使劲一别,大公牛前脚立刻跪下,随即用力压住牛的颈部,通过拧、扛、压等一系列动作把大公牛掼倒,使之四脚朝天。
掼牛,规则简单,过程独特。掼牛士助手先对牛挑逗,逗得牛在场上横冲直撞。此时,掼牛士亮相登场,面对怒牛,掼牛士择机两手扳住牛的双角,将牛头拧向一侧,牛拼命挣扎,掼牛士随即紧抱牛头,用肩扛住牛下巴,运足力气,将身子往牛的颈部一压,牛顿时失去平衡,摔倒在地。这一拧一扛一压的掼牛绝技,是掼牛的主要特征。
将牛掼倒在地的状态按技术的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
双膝跪地(四级)
腹部着地()
侧身着地(二级)
四脚朝天(一级)
掼牛评判标准视掼牛士的技巧和牛倒地的不同类型而定。掼牛类型有单臂掼、双臂掼、肩掼、扛掼等多种掼法。
2011年5月23日,掼牛经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回族的掼牛在1982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全上参加了表演,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受到兄弟民族和外国穆斯林朋友的欢迎和好评。 文化遗产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申报的“掼牛”入选,列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