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不需要你的认同庄子在社会的纷扰中无为与无不为如何辩证

我曾经被问及我的理想,小时候我说想要成为科学家,老师和同学都夸奖我有远大的志向。长大后,我告诉领导我的梦想是升职加薪,他们也赞赏我的进取心。不论是年轻时的科学梦还是成熟后的职业追求,都被人们广泛认同。如果我提出了不同的答案,比如童年时希望富裕,成年后则渴望成为科学家,那么可能会有人嗤之以鼻。

这让我思考: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一个共同的人生观?不过,这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忆起战国时代的一个故事,当时庄周和他的朋友惠施在濠水桥漫步。庄周看着桥下游弋的鲦鱼,感到一种无比的悠然自得。他感慨道:“鲦鱼游来游去,是它们快乐的一种表现。”

惠施听了不高兴地指出:“你又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周反问:“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施坚持己见,用逻辑推理:“既然我们都不是对方,就无法了解对方所知或不知的事物。”庄周则用诡辩回应他:“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到这里,那说明你本身就接受了我的解释——那就是在濠水桥上。”

就在这时,只剩下惠施一个人站在桥上,他脸红着赶紧追过去,但庄周已经走远,不再回答。他们之间充满了智慧与辩证,而这正是“名家之学”的精髓。

现代人如果将这个故事套入自己的生活中,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每个人的生活选择、价值观念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为此争论或寻求他人的认同。我要做的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别人的同意。这就是哲学中的“无为”思想。

当然,有些人可能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选择,与他人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