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鼠相,执刀。在明代时降生在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名叫卢熙,也叫卢秘,字公暨。熟读经史,融会贯通,他的学问渊博,对于文章、书信和笔记的写作了如指掌,被推荐为睢州同知(今安徽省睢县一带)。当时中原刚刚平定,但年年饥荒笼罩着人们的生活。面对百姓的困苦,卢秘主动提出让民众休养生息,以免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负担。
正巧,有御史奉命搜罗旧军籍的人充当工役的人数达到千余人。他以公文下达募集,并催促 睢州交出相应的人口。但卢秘不满意这一做法,因为他深知这将会对百姓造成更大的伤害。他决定采取行动,为的是保护那些无辜百姓。
于是,他让百姓自己申报,只是拿了几名在户籍上有军籍记载的人充数。这一举措引起御史的大怒,他扣留了负责办事的官吏,并逼迫睢州交出千余人来。面对这种情况,地方官吏都感到非常恐慌,他们商讨如何才能找到替代品来承担这些赋役。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卢秘站出来说:“我是管理百姓的官吏。如果百姓都散去,我这个官吏还能管理谁呢?”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决心和责任感。他亲自前往御府拜访,说出了他的想法:“如果硬性摊派赋役,那么百姓就会涣散,只剩下我一个人而已。我愿意自己去承担这些赋役,请拿我来吧。”
御史大怒,要赶他走,但卢秘站在那里,一直到最后也没有改变他的态度。最终,这位尊敬且勇敢的大将军被迫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在他的任期结束后,不幸地仙逝,他家境贫穷连丧葬都不足以为之,因此只能依靠官府出资进行安葬。当他离世之际,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送上了最深切的情谊和哀思。在那段时间里,每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而天空竟然倾盆大雨,没有一个人退避或躲雨。这场雨象征着那段历史上的极端困难与不平等,也反映了人们对于一个真正英雄人物所持有的无尽敬仰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