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不需要你的认同庄子无为与有为在社会中的差异

我曾经问过自己的理想,小时候是科学家,长大后是升职加薪。老师和同学都夸赞我有志向高尚和上进心。但无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只要符合众人的认同,就会得到肯定。如果回答不同,比如小时候想钱,长大后又说科学家,那可能会遭到人们的讥讽。

这让我思考,有没有一个全社会公认的人生观?但又,这与我何干?子非鱼,不知鱼之乐,我不需要你的认同。

在战国时期,一天,大闲人庄周和他的朋友惠施共同游于濠水桥旁。庄周看着鲦鱼在清澈河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感慨道:“这是鱼的快乐。”惠施则反驳:“你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周回应:“你也不是我,你怎能知道我的快乐?”惠施坚持自己的逻辑:“你不是魚,所以当然也不知道魚的快樂。”

故事源自《秋水》篇,但结尾是我自己编排的情节。现代理解,如果将其转化为现实的话,或许庄周会说,“小惠啊,你不是我,我怎能知道你的快乐?我的人生,又与你何干呢?”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观和追求,我们之间互不相干,为何需要对方的认同?

此文作者为“饮冰说”,欢迎转载,并请附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