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这句话其实不难解释,但这句话所包含的智慧却值得我们深思。 这句话是说, 愚痴的人,总是想要外在的人或者事物顺应自己。而有智慧的人则会让内心去顺应环境,接受好的与不好的。庄子曾经用一个故事来说明这种智慧,他讲述了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有虚船来触舟,这个人虽然生气,但当他看到那只空船后,就立刻消除了怒火。这就是说,只要没有人或事物引起我们的愤怒,我们就不会感到愤怒。
同样的道理,在《庄子·山木》中,庄子提出了“虚舟”的概念,即保持内心的虚静,以此来对待外界的变化和挑战。在历史上,有一位名叫郭子的将领,他以其豁达的心态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平定安史之乱后,不仅没有封闭自己的王府大门,而是在宫中自由出入,使得他的儿子担忧会被人诬陷。然而郭子仪笑着回答说:“我如果筑高城墙、关闭门户,那些想要诬陷我的人就会找借口。但现在我打开大门,没有隐私,他们也就找不到诬陷我的借口。”
这样的豁达态度使郭子仪成为国之重臣,被皇帝深信。这正体现了“虚舟”的法则,即以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世间万物,从而避免流于琐屑与平庸,而实现轻松与幽默,同时展现出性格魅力。
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也是人类个性最高的境界之一。拥有宽广胸怀和气度的人,不会因为小利益而动摇,也不会因风雨坎坷而迷失方向。相反,他们充满自信,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最终成就光辉灿烂的人生。
可以说,“虚舟”也是庄子的思想核心之一,在他的《庄子》中更为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