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中国民间信仰是否属于宗教这一问题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其与五大宗教的界限,还需审视张三丰是道教创始人这个争议。张三丰被认为是武当派的创始人,然而关于他是否真正地创立了道教,这一说法存在争议。
从社会角度看,民间信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传统文化、习俗和民族心理紧密相连。在许多农村地区,“小庵小庙”中供奉的神祇包括天神、地祇、人鬼以及物灵等,有些甚至源自佛和道教,但它们缺乏系统化的经典和独立自治的组织体系,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民间信仰,它们以“缺憾-补偿”的范式揭示了宗教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一个方面。
从发生学角度来看,民间信仰与先知型宗教不同,它没有一个公认的创始人,而是在各民族原始部落文化基础上逐步积淀演化而成。它具有弥散性,即其信仰、仪式及宗教活动都与日常生活密切混合,没有统一的教主,也就缺少系统化的经典,更没有独立自治的组织体系。
实用性也是民间信仰区别性的特征。如果没有这种实用性,民间信仰就不成其为民間;如果实用性太强,就会使其他宗教形态趋向于民間化。最后,从地缘性的角度来看,民間信仰直接表达个人对“神”的体验和祈求,不像制度化宗教那样将人的同类情感装扮成高深莫测的事物。这一点使得中国の 民間 信仰具有强烈的地缘性特征,将依附于自然环境、社会关系以及个人的生命世界中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