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之心,犹如感情里的无欲则刚,不动声色的操控着千变万化的事务。庄子这句话,便如同一扇开启心海之门的钥匙,让人在读后豁然开朗。
古语有云: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这句话其实不难解释,但这句话所包含的智慧却值得我们深思。这句话是说,愚痴的人,总是想要外在的人或者事物顺应自己。而有智慧的人则会让内心去顺应环境,接受好的与不好的。在两千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先贤庄子,曾留下这样一句话: “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说是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然后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结果等船撞过来以后才发现这竟然只是一只空船。于是刚才还怒气冲冲的那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其实你会发现,这生气与不生气,说到底还是取决于撞来的船上有没有人的问题!这是一个小故事,可以说与“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异曲同工。一艘空船与自己的船相撞,即使他是一个脾气很坏的人,也不会变得愤怒,因为没有生气的对象啊。
《庄子·山木》中,还进一步引申了“虚舟”在为人处世方面的价值:“ 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意思是说,如果能够顺应外界的变化,同时保持内心里面的平静,那么外物就伤不了自己。这一点,在历史上也有许多例证,比如郭子仪,他带兵平定了安史之乱,而且为官六十载,对待朝廷和皇帝都非常坦荡,没有任何防备措施,而他的儿孙满堂,是最好的证明。
据说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被封为凤尾汾阳郡王,但他却打开汾阳王府的大门,让贩夫走卒宫人的太监们都可以随便进出,与其他官宅门禁森严的情况大相径庭。他儿子的劝告认为这样做可能被嘲笑,但郭子仪却笑着答道:“我手握军权,有五百匹战马数千仆从,我如果筑高城墙闭门户,只怕有人诬陷我二心。但现在我的行为完全公开,无隐私,那些想诬陷我的人才找不到借口!”
这样的态度,使得他成为朝廷中的重臣,无论皇帝换了多少次,他一直都是国重臣深受皇帝信任。这就是典型的“虚舟”的法则,即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对待世间万物。
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一种态度,也是人类个性最高境界之一,没有宽广的心怀和气度,就容易流于琐屑与平庸。而实现了豁达和宽容,就自然会产生轻松和幽默,从而洋溢出一种性格魅力。
豁达的人看待生活中的利益为小事,看待生活中的风雨坎坷为磨砺时刻充满自信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断成就自我,最终成就光辉灿烂的人生。也可以说,这也是庄子的思想体现的一个方面,而这一思想,在他的《庄子》中更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