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常,字浩然,元初著名全真道士,以其博学和儒学造诣深受蒙古贵族的尊重。他的先人原籍在河北永平,但宋末时期迁居至山东范县的一处观城。在李志常年轻时,他决定不依从伯父的婚姻安排,而是选择了隐居于云水之间,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最初隐居于东莱之牢山,然后又移往天柱山仙人宫。在那里,他遇到了邱处机,被邱处机所赏识并请来作为弟子。元太祖十三年(1218),李志常前往拜会邱处机,并被赐予“真常子”的称号。
随后,邱处机奉召西行觐见元太宗,被选为十八位随行之一。当邱处机返回时,李志常成为他的重要助手。在尹志平去世后,李志常继任掌教,并且因为自己的才华和儒学造诣而受到太宗的重用。他曾经请求代替被捕的尹清和,并最终得以免罪,这展示了他的高洁品质和对道德规范的坚守。
太宗时期(1229~1241),由于汉族士人的稀少,大汗窝阔台特意命创建国子学,以汉族教师教授蒙古贵官子弟。李志常承担起这一任务,他推荐冯志亨作为国子学事务负责人。冯氏选拔出十八个蒙古贵官子的学生,以及二十八个汉族学生,他们学习《孝经》、《论语》、《孟子》、《中庸》以及《大学》,同时也学习蒙古语言和骑射。这一举措旨在融合两种文化,使得蒙古贵族能够更好地治理汉地。
在掌教期间,李志常获得了许多荣誉,其中包括“玄门正派嗣法演教真常真人”、“灵虚观”修建者的封号,以及多次参与朝廷活动,为国家提供咨询。此外,他还积极招纳流离失所的人们,在自己的斋堂里供养他们,让他们有机会重新开始生活。这一行为深受人们赞赏,是全真道鼎盛时期的一个标签。
然而,由于佛道矛盾激化,全真道遭到严重打击,最终导致了全真道鼎盛局面结束。不久之后,已感到屈辱与愤懑的李 志 常将教事交给张 志 敬后去世。他死后,不久便被追赠为“上德宣教大师”,并且在数百年后的1310年再次加封为“妙应显文弘济大师”。他的著作如《又玄集》及《长春真人西游记》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西北地区与西亚史的地缘政治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