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一些观点进行重新审视。这些认识如果不被澄清,可能会影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正确理解和深入探讨。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研究宗教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这一立场并不准确,不科学,并且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与当今社会现实相悖。我们生活在一个信仰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些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从这些不同的声音中汲取营养,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忽视它们。在中国,我们毫无疑问,将马克思主義作为指导思想,但同时也要认真学习批判历史上以及国内外学者的所有成果,以此来构建中国特色馬列主義宗教学研究的大厦。
另一种说法是,我们必须在研究宗教时批判有神论,宣传无神论。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必要的。我们的任务是根据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对各种宗教进行历史、理论、教派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信仰者建立友谊,了解他们过去与现在的情况,以及他们的心声和诉求。通过我们的工作反映出他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关于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作为参与到这一领域的人员,我认为我们应该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凸现期之际,加快利益格局调整引发更多社会矛盾触点,使得社会矛盾敏感性、高度关联性、中高层次对抗性的增强。而对于如何引导这些变化尤为重要,因为若处理不当,它们就可能成为不安定因素集中的领域。因此,我们担负着重要责任,要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的馬列主義,用它去阐释党关于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大力宣传“团结合作,信仰尊重”原则。此外,还应警惕那些自封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言行,他们所讲述的话是否符合马克仕斯主義原则,最终要靠实践检验。
事实上,我国60多年来,在长期教育与引导下,当代各族人民群众已经体会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富中國,只有坚定不移跟随中國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够拥抱更加光明灿烂美好的未来。因此,不仅仅是某些人选择放弃其信仰而成为“无神论者”,这并不代表全体社交活动成员都是这样想象或者行为方式。而那些拥有自己独特信念并且德高望重的人物,如赵朴初等,其身份并不因为其信念而改变,他们正是我们提出的“团结合作,一致尊重”原则典型代表。
最后,我强调的是,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宗教发展情况,要作出客观公正评价。不仅要了解哪些具体组织正在迅速发展,而且还需评估它们对于敌对势力利用以渗透中国的情况及其态度。如果这些组织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并保持爱国爱家的立场,那么就没有理由过分担忧它们。如果可以证明这些组织正常发展不会超越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活动,那么干预是不必要也不合适的事。但总之,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了这个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稳定与民族安全,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此刻是一个充满变数而又充满希望的时候,我们应当以最大的开放心态去面向未来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