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在生活中的智慧重新探索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深度

在深入研究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过程中,有一些观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澄清。这些认识如果不予以深入分析,就有可能影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的正确理解和实践。

首先,有一种观点认为,“研究宗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仔细考虑,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也不科学,它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且也不符合当今社会多元信仰时代的实际需求。事实上,在一个信仰多样性强、立场、世界观、方各异的时代,任何一门学科或理论都无法完全适应所有问题,而是需要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出发,梳理出对于某一问题领域的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在我国,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但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学习并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以及国内外一切学者的成果,这样才能构建起中国特色 马克士特式 的宗教学研究体系。

其次,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研究宗教同时就必须批判有神论,宣传无神论”。笔者认为,这种表述过于简化了复杂的问题。不应当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强行联系起来。我们的任务是在党和人民赋予的情况下,对于宗教进行历史、理论、现状等方面全面的研究,与信仰者建立友好关系,以此来了解他们过去与现在,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愿望,并通过我们的研究成果,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帮助。这是我们做好宗教学工作的基础与目标。

最后,我们应该树立大局意识及忧患意识。在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凸现期的情况下,对待任何问题都需谨慎处理。而作为在这个时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建设的人员,更应明确自己的使命:利用自己所掌握知识,为推动国家整体综合国力增强,为包括信徒在内的一切公民提高生活水平贡献力量。

然而,我注意到有些人在写作或演讲时,不自觉地以“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将自己的言论视为代表全部馬列主義者的意见。我认为这种做法缺乏严肃性。真正意义上的馬列主義者,其言论是否符合基本原理需要通过实践检验。此外,我国党始终反对那种固守某些结论而不敢提出新的想法的情绪,即所谓“两统治”的态度。

因此,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审视那些经典作家的著作,用国际共产运动以及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去验证这些理论。这才是真正创新性的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回避那些已经被证明过时或者错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