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美则美矣帅则帅矣皆源于此念九字真言果当思之

《道德经》——美丽与丑恶、善良与不善,皆源于此;念九字真言,后果如何?第二章

河尚公版本:天下知美之为美,斯乃恶也;知善之为善,斯乃不善也。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以恒。

是以圣人处无为而治,无言而教。万物兴焉而不辞生焉而不有,为焉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帛书修正版:天下知美之为美,则恶已;知善,则不善已。有无之交生于困易之同成于长短之比形于高下之并盈于音声之和鸣先后之随往,以恒。

是以圣人居无为乎事行,不言教化。万物兴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业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未尝离去。

两种版本虽同义异文,其意在乎表达的形式上略有不同。一则河尚公版“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在帛书修正版中转化为了“万物兴作,而弗始”、“业成功,而弗居”,河尚公版更显得具体明晰。此外帛书修正版中频繁使用了“也”字,使其语气优雅流畅。本文采用帛书修正版来阐述其深意。

首句指出:“天下”即指世间所有的人,“皆知道”的“美好事物”,其实质是在对比中显现出来的。而好的东西,只要存在着不好的事物做对比,就能被认为是好的。这就如同鲜花与败叶的对照,让人们明白什么才算真正的“美”。

第二句提到:“所以,有和没有这两个概念同时存在,它们都来自自然规律。”这里说明了困难和容易并不矛盾,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完成任务后的付出来比较的。而一件事情是否长或短,要看它所比较的事物长度是否相同,一件东西是否高或低,要看它放在一起之后哪个多出一些,这样的对比关系使得事物之间可以互动、互补,从这个角度理解事务发展中的前后顺序也是必然的,这种互相关联又依存的情感连接,是无法改变的命题。

第三四五句则强调君王应该怎样治国,即使他掌握了国家大计,也应避免直接干预细节,用自然法则引导民众自发地进行生产活动,让他们按照自然规律行走。在教育方面,他也不用直接命令人民,而是通过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自己发现正确道路,并因此取得更大的进步。他不会因为自己的贡献占据功劳,也不会因国家发展取得胜利就占据名誉位置。这就是一种超越个人私欲、超越权力争夺的心智境界,所以他既不会争夺功绩,也不会求取荣耀,这便是一种最崇高的人格魅力。但这种精神却常常被忽视,被我们视若稀松平常,但实际上,它构成了一个伟大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