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字逋翁,苏州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才华横溢,不仅在书法、绘画上有所建树,更以诗歌闻名于世。他曾师从李泌,一位学识渊博、研究《周易》、《老子》的道家高人。顾况受其影响学习“服气之法”,甚至能终日不食,但他仕途坎坷,最终因对现实的不满而弃官归隐。
在那段岁月里,他最终皈依了主张佛道双修的茅山派。他自号华阳真逸,在茅山筑庐安居,以诗书为乐,对大道深有研讨。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追求仙境的心愿,如《夜中望仙观》、《山居即事》,透露出他对成仙的一种执着。
然而,他最大的遗憾是早逝一子的悲痛。这份情感深刻地铭刻在他的心灵之中,他写下了一首哀悼诗《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表达了他作为父亲无尽的哀伤。而就在这时,一股奇异的情感波动,让他得知自己的儿子竟然是轮回转世,而不是真正死亡。此后,这个儿子,即顾非熊,也步入科举考试的大门,历经三十年磨砺,最终考取进士,但未能带来久违的欢笑,只是更加坚定了归隐茅山的心意。
如今,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年代里的顾非熊,是怎样一个人?一个既拥有悠长历史记忆,又怀抱着明天希望的人。在那个纷繁复杂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他用自己的笔墨留下了一段段传奇故事。而这些故事,却像古老传说一般,被时间抛向远方,只剩下空白与猜测。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浓厚的情感和强烈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