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岳嵩山的钟灵神秀之地,前有新天师教主寇谦之,驻足三十年,开创一代教风,被尊为国师,使新天师道传遍北方。随后,有第十一代茅山宗宗主潘师正,在嵩岳居住五十年,广泛传播茅山宗法,使其影响遍及天下;皇帝皇后亲临嵩山,以询问道法而闻名于世。然而,与寇谦之不同的是,他死后,其所建立的体系并未消失,而是有人继承发扬光大,不断流传至今。
关于潘师正的身世,我们知道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的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异象,如脚上有灵龟纹路、双手过膝等奇特特征。他十三岁丧母时,因守墓深得远近人称。而在大业年间,他遇到了刘爱道,并被这位高明的道士看中,最终成为他的弟子。在刘爱道引荐下,王远知最终将潘师正度为道士,并授予他多种真诀和法门。
随着时间的推移,潘师正在嵩阳观内潜心修炼,将自己的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他不仅精研了三清教法,还学习了内外丹法和导引等技艺,以期达到仙境。在这里,他完成了一本自己认为完善的地仙谱,并始终牢记着他的使命:传播茅山宗法,对外弘扬真经。
唐朝时期,即便是高宗也对他抱有高度评价,当时高宗因听闻刘道合能炼九阳还丹,便请建太乙观让他居住,但当知道了潘师正在嵩山修行,也向宫中推荐过他。尽管如此,潘师正却以“无为”作为理由婉拒了两次邀请,这显示出他的志向超然,不受物质世界诱惑。
因此,无论是在历史上的哪个阶段,都可以看到潘師正這個人物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毅力,在當時社會文化環境下為傳播與發展茅山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成果對後來的人们产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