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玄先生潘师正的道教三大创始人之谜藏于古籍物品中

在中岳嵩山的钟灵神秀之地,体玄先生——潘师正的道教三大创始人之谜藏于古籍物品中。前有新天师教主寇谦之,他驻足嵩山三十年,开一代教风,成为国师,使新天师道传遍北方。后有第十一代茅山宗宗主潘师正,他驻足嵩岳五十年,扇茅山宗风,遂使之传遍天下;皇帝皇后,驾临嵩山,询道问教,与国师无异。

然而,不同的是,他们的结局极为不同:寇谦之死后,其新天师道,不久即销声匿迹;而潘师正死后,有人继承并发扬光大,将其永传不衰。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据说,在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生于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的潘子真,因脚板上出现灵龟纹路和双手过膝而显露出非凡特质。他的母亲鲁氏,是一位信仰深厚的道士,她教育他常诵《道德经》,培养了他对道家的崇高追求。

在大业年间,当时的茅山道士刘爱道北上传法时,他遇到了潘子真,并被刘爱道路见识所打动。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当时的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炀帝征高丽时,他曾向炀帝推荐王远知,而王远知则是受命到北方传播茅山宗的一位重要人物。当王远知看到了潘子真,便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一种能与他共同走向仙境的情感。他决定将自己的心愿告诉潘子真:“我原想把你留在身边,但中岳嵩阳观正是你施展才能、修真正 道之处,你应立即前往,不容迟疑!”

于是,在王远知的指示下,潘子真便携同刘爱道一起前往洛阳,最终隐居于中岳嵩阳观。不久,又来到这片土地的一个宛丘人刘道合,与他们同隐。潜心修研,对知识积累无比重视,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自己认为的仙谱,并且不断地通过广览博采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唐高宗因听闻刘达合能够炼九阳还丹,便在这里建太乙观,让他居住。在一次宫廷召见中,当高宗了解到 潘子的学问卓越与修行成就之后,便开始倾慕,并请他制作佛书。但是,即使面对如此荣誉和安慰,也没有动摇他的内心世界。他以“吾等皆须归自然”回绝了这一提议,最终成了历史上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