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岳嵩山的钟灵神秀之地,体玄先生——潘师正,以其深厚的道家思想影响力,在古籍中留下了不朽的足迹。他的前辈新天师教主寇谦之,在嵩山驻足三十年,开创了一代教风,被尊为国师,使得新天师道传播至北方。而后,他继任者茅山宗十一代宗主潘师正,又在嵩岳驻足五十年,扇动了茅山宗的风气,让其传遍天下;甚至皇帝皇后都曾驾临嵩山,与他询问道教事宜,他们对他的评价与国师几乎无异。
然而,寇谦之和潘师正最终的结局迥然不同:寇谦之去世后,其新天师道迅速销声匿迹,而潘师正去世后的茅山宗,却有人能够发扬光大,使其永远流传下去,这一现象让人深思。
关于体玄先生——潘師正的人生故事,我们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期,他出生于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公元584年,是一个世代官宦家庭的一员。在他五岁时,其父因战死南朝陈而家道衰败,他和母亲鲁氏相依为命。母亲通过教育培养了他对《道德经》的热爱,而十三岁那年,她离世,潘師正守墓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子。
随着年龄增长,他遇到了刘爱道,一位当时著名的茅山道士,当面被刘爱道赞誉为“三清上乘良马”,这使他决定拜刘爱 道为老师,并且随同前往洛阳。此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炀帝征高丽期间,将王远知迎请入宫,对待极为尊贵,同时也咨询神仙事。王远知见识到了潜质卓越、根基深厚的潘師正,便推荐给刘爱 道,此时已经有预感此人非同小可。
王远知将自己所学全部授予了潘師正,并赐予他三清真诀及灵宝法门。当王远知退隐回到茅山时,提醒身边的人要继续推广这些知识并与佛教抗衡。这便是如何开始在北方发展茅 山宗、扩大阵地、抵御佛教挑战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作为继任者之一,在中岳嵩阳观修行并研习内外丹法,最终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为后的弟子们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