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被尊为道祖。在《道德经》中,他阐述了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李耳(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安徽涡阳,河南鹿邑互有争论)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他生活在春秋时期,与孔子同一时代。
老子的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老子》)。相传他在此关点化了函谷关总兵尹喜,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现在世称楼观台,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历代文人骚客墨迹碑石三百余座。史称道教发源地。
其著作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于人类哲学构成了两个源头中的一个,与古希腊哲学并列。他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德经》的翻译版本达到了过千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这本书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既是客观自然规律,又具有永恒意义。书中包含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事物皆有正反两面,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社会问题如税收、死亡等方面的一些见解。
他的理想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强调的是一种简单自然的人生状态。而他的政治理念则是无为,而治,即政府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应该干预或控制人们生活,使得人民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此外,《老子》还提出了许多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人的本质等深奥问题,对未来几千年的思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