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熊如同翻阅道德经以辟邪之心正视宗教与有神论的迷雾

近年来,人们常提问:美国尽管信教众多,科学却繁荣;中国虽然无神论主导,却未能孕育顶尖科学家。笔者认为,宗教与无神论并非直接决定科学发展的因素,而是思想解放和学术自由为科学进步提供了保障。有人将科学视作无神论的伙伴,但问题远不止如此。

一位美国顶尖科研人员指出,他所在领域约有一半人有宗教信仰,一半无。在询及宗教信仰与科学研究间是否存在冲突时,这位专家坦言,有时候会有内心纠结,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与宗教信仰相辅相成。他们在工作日致力于严谨的数据分析,在周末则寻求精神上的净化。

当科学发现与某些宗教学义发生矛盾时,神学便发挥作用,它探讨了信仰、伦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当遇到与生命伦理相冲突的情形时,他们可能会寻求新的诠释,使之与现代价值观协调。

西方历史上曾经有过对抗式的宗教和科学关系,但经过文艺复兴、改革运动以及启蒙运动后,现在社会建立了政教分离制度,以保证学术自由。这就是为什么欧美国家即使有大量信徒,也能够维持高水平的科技创新。

至于以无神论为主导而不一定带来科技繁荣,这同样无法简单概括,因为关键还在于是否真正实现思想解放和学术自由。在苏联,无论官方如何强调唯物主义,其实际政策限制了学术独立性,最终导致遗传学落后于其他国家。

笔者既研究神学又涉足自然科研,不等同于拥有特定的宗派信仰。我认为大学应根据严格标准教授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哲思内容。你若缺乏对此类主题的理解,便难以全面掌握人类历史中的智慧流变,即便批判也难以触及核心层面。

启蒙理性的批判性角色,对西方社会从中世纪迈向现代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理念主要价值在于打破中世纪之墙,为近代科技发展铺平道路。不过,我们也需反思:启蒙时代是否忽略了道德维度?我们是否应当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关道德培养方面的一些精华?为了促进社会更加稳定harmonious,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那些能够支持道德教育的事物,并学习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