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熊如同道德经中所言不仁为刍狗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有神论须臾不忘其深意

近年来,人们常提问:美国尽管信教人数众多,却科学发达;中国无神论主导,为何没有培育出顶尖科学家?笔者认为,宗教与无神论并非直接决定科学发展的因素,而是思想解放和学术自由为科学繁荣提供了保障。有人将科学视作无神论的天然伙伴,但笔者认为问题更为复杂。

一位美国顶尖科學家的言論讓筆者對此有所了解。他指出,在他的同行中,大约一半的人持有宗教信仰,而另一半则不信。筆者問他是否在宗教信仰中感受到内心冲突,他回答说:“有时会,有时不会。”這位科學家解釋說,當他們進行科學研究時,他們使用的是實證方法,而宗教則涉及道德准則和生命的終極目的。因此,他們可以在工作日專注於觀測、实验數據,並進行逻辑分析和理论推導;周末則去禮拜,以純淨自己的心靈。但當科學結論與某些宗教教義相衝突,或是在生活倫理上發生矛盾時,他們也會感到內心纠葛。在這種情況下,神學就顯得重要,它探討了信仰、倫理與知識之間的關係。

西方歷史上的許多時期都曾經歷過宗教與科學之間的衝突,那是一種由於思維禁錮以及“棍棒”異議者的強制而導致的情況。在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後,現代西方社會建立起了政教分離以及保障學術自由的制度,因此今日西方國家即使保持著大量信徒,也能夠繼續發展科技。

無神論是否能帶來科技進步,這個問題也不容易給出明確答案,因為它還取決於是否能夠實施思想解放和支持 學術自由。蘇聯雖然以無神論為主,但其高壓政策限制了學術自由,使得該國遺傳學落後於美國。

筆者既研究哲学,又研究自然科学。我認為大學中的宗教学部應該按照学术标准來进行研究。如果你不了解哲学,你就無法全面理解文化乃至人类思想史,即便批判它也不足以觸及核心問題。

启蒙理性对抗中世纪神学,对于促进现代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打破了知识界限,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奠定基础。但启蒙理性在批判时是否忽略了道德维度,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因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于维护社会伦理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启蒙时代对待这些价值观念时,我们应该如何平衡批判与吸收?

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谐和,我们必须从这些古老智慧中学习,并将它们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仍需反思启蒙时代遗留给我们的智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继续前进,同时尊重那些曾经引领人类文明道路上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