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为生。推而言之,若天无清明,将恐裂开;地无宁静,将恐废弛⑦;神(人)无灵性,将恐绝灭⑧;谷无流水,将恐干涸⑨。万物无生长,将恐消灭⑩。故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孤、寡、不谷⒀。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故至誉,无须赞美称誉⒁。不要求琭琭如玉珞珞如石⒂。
注释:
得一,即得到道。
神得一以灵:神或指人,灵指灵性或精神。
正,一本作“贞”,意为首领。
其致之也,即推而言之。
谓,即假如说。
天无以清,将怕崩裂开来。
废,即荒废掉了。
歇,即停止或消失掉了。
竭即干涸掉了,或枯竭了。
正,一本作“高贵”,另一本作“贞”)。
11-12、蹶即跌倒或失败。
延伸阅读1:
王弼《道德经注》
昔时的得到是开始的一点。一是一切事物的起始和极限,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以此作为主宰。各个事物都通过这一点成形,就要与其他事物合并居住,这样就丢弃了它的源头,所以它们都会分散开来、发芽歇息或者枯竭灭亡。
天得到这个点就变得清明;
地得到这个点就安宁;
神(人)得到这个点就保持着精神性;
河谷得到这个点就充满了水;
万物通过这一个点才能够存活,
侯王因为拥有这一个点所以成为天下的首领。
其致之,也就是每个事物都用自己的那一点去实现清明、安宁、精神性、新陈代谢和稳定,所以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些,那么就会发生分裂开来,不再整体统一起来了。但是,如果你只专注于使用这一点,而不是真正达到这些状态,你就会担心会出现问题,因为在保护这一 点的时候,我们需要牺牲其他东西。如果没有这些其他东西,那么你的根基就会被摧毁,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做出这样的牺牲,只想保全自己最基本的存在。
因此,我们把珍视的事放在低下的事情上面,把高贵的事放在低下的事情基础上,所以君王们自称孤独、高贵但又不善良。这不是把珍视的事放在低下事情上面吗?为什么呢?
由于我们对数量进行评价,却并不需要任何赞美,
我们也不追求像宝玉那样晶莹剔透,
也不追求像大石那样坚硬厚重,
因为所有这些都是依赖于它们的来源才能维持它们所呈现出的形式,所以光有数量是不够看重的,
光有多余是不够多余的,
真正重要的是它来源的地方,但来源的地方却没有什么显著特征,
所以重要就在于将珍视的事置于那些似乎不值钱的事情中,
高贵也应该建立在那些似乎卑微的事情上,
所以我们的评价仅仅是基于数量而已,
玉石虽然很美丽,但是他们只是体现在外表上的样子,所以我们并不想要这样。而且,我们不能让宝玉变成普通的人类材料,让大石变得更加坚固,而只能接受他们原有的样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要追求这样的状态。在这里,有一种观念,那就是"我"是什么,我能成为什么,以及我应该如何行动等问题,都必须从更深层次考虑,在更大的背景下理解。我认为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它既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实际上的位置,又可以帮助你找到摆脱困境的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它可能会给予人们一种新的力量,使他们能够看到更多可能性,并且从中获得更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