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纸的前世今生

原标题:镇纸的前世今生

清中期 白玉梅花绶带诗文镇纸

镇纸,是指写字作画时用来压纸的物件,现今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镇纸在书房存在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其形状奇巧,工艺精湛,堪称文房“第五宝”。

镇纸的前世今生

清乾隆 掐丝珐琅麒麟镇纸

镇纸的前身是镇石,之后出现了席镇,席镇是用于压帷帐或席角。以前古人席地而坐,即坐在铺在地面的草席之上,草席四角压以席镇。当纸张出现后,镇纸便出现了。

清 白玉雕螃蟹镇纸

镇纸进入书房的最早可见于文字记录是在南北朝时期,《南史?垣荣祖传》有载:“帝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由此可见,镇纸至今已逾一千五百多年。

明宣德 鎏金铜卧狮镇纸

唐代杜光庭《录异记?异石》:“会稽进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宋张镃诗:“三山放翁宝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这说明唐宋时期镇纸已经十分普遍。

明 黄玉卧马镇纸

明代镇纸,其形多为尺状,上有兽钮,与文献记载相符,如铜虎钮镇纸,长方尺形底座,上有蹲虎一头,虎头雕工细腻写实,虎尾写意粗犷。

清 紫砂鹌鹑镇纸

清代镇纸在沿袭明代风格的同时有所创新,特别是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装饰味道十分浓郁的镇纸开始出现,可谓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器。如铜鎏金珐琅镇纸,为清代中期制品,铜胎鎏金,然后用珐琅直接涂画在金属胎上,纹饰细腻真实,颇似瓷器中的粉彩,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为文房珍玩中的精细之作。

子祥款天然木根雕蟾蜍型镇纸

明清之后,更多的书画名家喜欢使用镇纸,这种需求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制作和使用,镇纸制作的材料及造型有了新的变化,材料上以名贵硬木质的为多。镇纸也以长条形为主,更是以成对的形式为主,既实用,又有艺术欣赏性,特别是摆设很讲究的书房里,镇纸在体现主人爱好、情趣等方面,有画龙点睛之妙。

白玉兽面首镇纸 (一对)

现代人把镇纸、压尺合称为镇纸,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所以纸镇、文镇、镇尺、书镇等现在都统一叫镇纸。

镇纸的分类

镇纸是有金、银、铜、玉、木、竹、石、瓷、以及水晶等材质,面积较小而分量重。它们有单件,也有一对的,纸镇的职责是不许外人乱动主人的私物。

压尺

清中期 乌木诗文镇纸

压尺一般成对出现,特别是长方形的,一般成对的较多。这种形制的压尺因为形式普通,多在表面装饰上下功夫,有的在一对压尺上刻写对联,一字一画等,左右相连时为一幅整画,分开又可各自成幅。

压尺以名贵硬木居多,如紫檀、红酸枝、乌木等,明清尤盛,压尺较之于镇纸实用功能更强。明朱之蕃诗:“文木裁成体直方,高斋时半校书郎”。

方镇、圆镇

方镇、圆镇,应归于压尺一类,是压尺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其功能主要是用于摹写碑帖时用的工具。用方镇、圆镇来压住纸的四角,省力气。

镇纸上的书法

镇纸上的书画作品,其实是书画家本人作品的袖珍化,以前没有复印机和照相技术可以随心所欲地放大和缩小,所以一般能在小小的镇纸上作书画能够显示书画家的功力深厚。

小小的镇纸凝聚了书画家和镌刻家的共同心血,也可说是他们的联袂之作。这种联袂不是随意的,因为书画的章法、笔法、气韵,必须与雕刻的风格气韵相匹配,故每件成功的上品皆极为难得。

精美镇纸欣赏

镇纸常做成禽兽鳞介诸形,因其形及使用者情趣不同,具体称谓亦不尽相同,如套子龟、金犀牛、小连城、千钧史等,造型大多为兔、马、羊、鹿、蟾蜍等动物。

清晚期 象牙葡萄镇纸

清十八世纪 铜洒金卧鹿镇纸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万事如意纹镇纸 (一对)

清乾隆 绿釉束竹镇纸

清乾隆 粉彩人物镇纸

清 象牙刻花鸟纹镇纸 (二件)

清 犀角雕鹿形镇纸

清 铜书卷形镇纸

清 铜老翁镇纸

清 寿山石雕太狮少狮镇纸

清 乾隆御製镏金景泰蓝镇纸

清 玛瑙雕梅花镇纸

粉彩松鹤延年纹镇纸

乾隆 粉青釉竹节御题镇纸

清 卧童、铜羊镇纸 (二件)

元 青花缠枝花卉纹镇纸

玛瑙、玉瑞兽镇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