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智慧的源泉

道德经中的“天”与“地” 道德经中,老子通过对“天”的描绘,展现了宇宙间万物的和谐与平衡。老子的“天”并非仅指物理上的星空,而是包含了宇宙、自然、道法等多重含义。它不仅是存在的前提,也是变化和发展的基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老子如......阅读更多

道家的修炼方法有哪些主要形式

在探讨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内容时,不能不提及其独特的修炼方法。这些方法旨在帮助个体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与自然界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上的“无为而治”。以下是道家学派中的一些主要修炼形式。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气功”这一......阅读更多

人生之巅追求完美的不懈努力

定义完美 完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对生活无尽追求的态度。它不是外在世界给予我们的荣誉和成就,而是内心深处对自我提升、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往完美的一步,虽然这条路充满了坎坷,但正是因为有......阅读更多

除了上善若水你还应该知道这些道德经里的至理名言

《道德经》原名《老子》又称《五千言》,汉代的河上公著有《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为上篇《道经》37章,下篇《德经》44章,之后才有了《道德经》这个名字。关于老子的史籍记载很少,在西汉的司马迁编写《史记》时就已经不能搜集到详细的资料了......阅读更多

道家杰出代表人物主张天人合一的智慧探索

一、道家的哲学根基:天人合一的智慧探索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而广受推崇。代表人物如老子、庄子等,他们提出的“天人合一”主张,是道家哲学的一大核心概念。这种思想认为,人的行为应当与自然界保持和谐,与天地之道......阅读更多

道元卷之一百五十八

师先诵净三业咒,默奏祖师。毕,烈火丰香,叩齿七通。存北斗从洞房出,覆身,罡指前。次存五方五帝将军,各如方色。青帝将军从肝中自左眼出,赤帝将军从心自口出,白帝将军从肺自鼻出,黑帝将军从肾自耳出,黄帝将军从脾自顶门出,列于左右。五兽如之。......阅读更多

道元卷之一百五十二

祈雨行移 笺师 符。 右盟伏取敕旨,颁降施行。臣某奉符上盟。 具箓位嗣教臣姓某右臣谨为某事,据词难抑,具笺状上告洞玄教主妙行真人神霄玉枢青灵雷霆天帝君师前。恭望师慈,允俞所启。特与证应符文,宣告法中风火元明君等,部领兵将,定於某日某时......阅读更多

道元卷之一百五十七

夫检精捕非,守之合微。造尺之法,用福地桃木,或雷震枣木为之。择甲子日造。准淮尺长一尺二寸,厚八分,阔一寸二分。正面三台七星,罡星指下,书元帅有令,赐尺度人。随心所指,山岳摧倾。急急如律令。背上刊七星隐讳,三台北斗星,下书元帅有令,赐尺......阅读更多

道元卷之一百九十一

道居恍惚杳冥中,内外澄然万累空。 一纸家书归斗相,半张符命合宸宫。 飞神谒帝朝金阙,蹑景礼师定吉凶。 此是形神俱妙法,分明有炁可潜通。 入室书符彻太微,坎离自心知。 先天一点谁人识,啸命风雷达者稀。 井金造化能生水,地火相逢在片时。 ......阅读更多

论道德

自然之道,开阳者以崇高。开阴者卑小。阳者言大以包万物,顺自然开阳而行真,明理而行道。开阴言者,言凡而顺人,言利害,而通人理。道法天地者,以阴阳而御事。圣人人行道,法天言阳,以合德。法地言阴,以合行。阴阳交合,互生互有。天地一体,法像而......阅读更多